9月8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总群迎来第38期“智造+V课堂”。本期“智造+V”课堂邀请了杨洲,他为大家奉上了主题为《德国工业4.0分享》的精彩分享。
景德镇网站建设公司成都创新互联公司,景德镇网站设计制作,有大型网站制作公司丰富经验。已为景德镇上千家提供企业网站建设服务。企业网站搭建\成都外贸网站制作要多少钱,请找那个售后服务好的景德镇做网站的公司定做!
嘉宾介绍
[[171631]]
杨洲,David
个人履历
1.曾在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及外资五百强企业工作,历任项目经理、革新经理、精益六西格玛经理、亚太区黑带大师等职位,帮助企业培训培养绿带、黑带及卓越运营人才超过1500人,辅导的项目及改善活动超过500个,获得的财务收益超过1亿美金。
2.游历数十个国家,常年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保持紧密沟通,辅导了众多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公司如何通过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智能制造技术升级实现卓越运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
3.热爱公益事业,作为全国精益六西格玛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实践,其发起并运营的国际卓越运营协会目前拥有超过3500家会员企业,在研究推广卓越运营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原文实录
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工业4.0的这个话题。
工业4.0这三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热度是在持续上升的,当然大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今天晚上我想结合我个人在过去几年时间参与到的整个工业4.0的一些研究、探讨,包括在各个国家游历的一些体验,来给大家做一点分享。当然考虑到咱们群人员的状态,可能对工业4.0的理解不一样,我也会从基础的开始讲起。
今天晚上的分享主要分成四个模块:
第一块,工业4.0的背景以及近期的一些发展。
第二块,结合我在德国和各个平台之间的合作,以及看到的各个企业的状况,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视角和认知。
第三块,比较一下美国、日本、中国以及德国,各个国家在推进工业4.0过程当中一些做法的不同,以及背后文化的差异。
最后一个部分,是来聊一聊作为国内的企业,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如何来正确的认识工业4.0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来向这样的一个方向发展。
首先,作为整个工业发展进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目前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在十八世纪之前,也就是说在蒸汽机被发明之前,以传统的手工劳动为主体。蒸汽机出现过后,有了这样的一个动力,可以去取代人作业劳动,很好的解放了人力。所以从工业的进程上面来看,我们把这个看作是第一次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出现在大规模流水线,因为当时电力的出现,让流水线成为了可能。真正应用是到了福特生产汽车的时候,大规模流水线出现了,让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虽然我们用今天这样一个精细化的视角来看,可能现在有很多大规模流水线需要不断的拆减,变成小的一些作业单元线。但是如果从在当时一个需求非常的旺盛,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一个状况下,能够有这种电力驱动的流水线出现,确实是极大的提升了企业运营的效率,也是非常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因为从整个企业运营角度来讲,能够为这个市场提供最大化的价值,也就是你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在当时那个世界来看,福特能够用这种流水线满足大家的需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应对市场的办法。
随着这种工业进一步的发展,到了1970年代,当时的PLC可变率控制器的出现,标志着这种电子和信息系统进一步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把它看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
在整个工业革命进程当中,我们也会发现,这个时间是在缩短的。所以,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也只有短短40多年的时间。
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谈一谈的,今天我们一直在热议的话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目前来讲,我们有很多的说法,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版本。我们回归到,德国人是首先把这个理念提出来的。当然对于德国本身来讲,提出这样一个理念,也是希望能够在下一个经济时代,还能够让德国在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当中,保持他充足的竞争力。因为横向的比较来看,美国互联网的优势是一直得到体现的,他的创新也是不断的帮他在全球去充分体现他的竞争能力。中国这些年经济也是在快速的发展,从原来最基础的加工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再加上这些年互联网快速的发展。这些都对德国竞争构成了威胁,所以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的提出,能够维持他现有高、精、尖的设备的优势,在进一步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结合互联互通,把数据从这个角度充分发挥,进而扩大他们竞争的优势。
所以,德国人提出来这样一个工业4.0概念的基本背景。当然回过头来看我们整个产业的环境,一方面我们从消费者来看,今天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所以大家在信息共享上面是非常的便捷。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每天都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大量的信息,甚至是来自于全球的各个角落的信息。让一些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模式等等都可以非常便捷的被沟通,被认知到。这样引起了大家对需求方面有一个非常新的不同视角,对需求来讲也会要求更加的个性化。同时,这种变化是非常快的,今天可能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到了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另外一个新的东西出现。所以大家的视角每天都在被新的事物所围绕。所以,在需求上面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变化。
第三点,因为现在大家的物质基础也变好了,整个对物质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基本功能需求上面,会有我们提到的叫做“消费升级”的概念。我们今天到了日本,到了德国,到了美国会发现,有很多中国的一些游客或者同胞们,都在大肆的采购,包括奢侈品,也包括基本的生活物质的一些东西。其实很多东西在中国也是可以生产的,为什么大家要花钱到美国,到日本,到德国这样的一些国家大肆的采购。甚至连超市里面基本物质都去采购,这其实是背后隐藏着很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大家对质量、对要求、对安全的意识,等等停留在日本、美国、德国更值得信赖。所以,大家宁愿把钱到国外进行消费。这也是我们消费者对消费这一块有了一个更好的认知,我们不去评价这种认知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背后体现出来的就是,当我们经济发展了,大家有钱了,对消费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从我们国内很多产业来讲,其实还停留在很早之前的这样一个状态,满足基本功能的状态里面。对于消费者来讲,追求更加灵活的变化,更加个性化的产品,追求更加有安全性的产品,这是一个趋势。而且随着这种互联互通,信息互联的便捷性,大家会越来越对这种个性化的追求会越来越高。所以个性化、灵活化的需求会变成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之下,大家会对品质会有更高的要求,不会降低对品质的要求。既要要求定制化,又要要求更高的品质,同时成本还不能高。因为过往对于我们来讲,定制化往往意味着更高昂的成本,比如说一件西服,可能是过去一件西服的定制最少也得要3万到4万,可能需要2到3个月的时间,经过我们高级老裁缝的手把它制作出来。所以这样的定制,显然是不能够满足当今大部分消费群体都需要定制的一个成本的要求。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讲,还需要更低的成本,是对于这种交付速度也是目前定制的瓶颈。因为刚才讲到了,比如说这种服装的定制,可能说我们过往2到3个月的周期是一个很长的周期,当今的消费者可能很多人没有那么长的耐心去等待。这样来讲,就需要我们既要满足这种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还要同时保证一个很好的质量,把成本降下来,还要加快整个交付周期和速度。这些东西来讲应该说是一个消费群体的变化,我们称之为一个工业4.0拉动因素的存在。
在这个拉动的背景之下,因为这些东西既要能够实现个性化,还要能够保证质量,还要成本低,还要速度快,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然这种挑战我们也是需要有技术的手段和管理的手段,去进行解决。当然我们会看到,在技术的层面上面,这些年很多的技术手段会被开始进行融合。比如说大家,可能我们这个群里面很多的朋友都是做软件的,CRM的应该比较多。所以最近几年的时间,我们整个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智能化集合的应用,包括我们移动互联网、云储存、云计算,以及3D打印甚至是4D打印技术的发展,以及我们从1.0的机器人向2.0机器人发展,传感技术、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等。这些技术整个快速的发展,推动了我们定制化的到来。
所以,从整个消费市场来讲,从原有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规模定制需求情况之下,技术的发展、管理手段不断提升。让我们向工业4.0进发变成了一个趋势。
所以,我们用今天这个视角来看,工业4.0一方面具备了大众的特点,同时又有了技术的支持。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得到了共识。
这个部分应该是我第一块要给大家讲的,作为工业4.0发展过程。
作为工业4.0在德国被提出来,刚才讲了一个基本背景。工业4.0在德国的推进,主要一方面是有德国工业4.0的平台在整个去推动工业4.0这件事。平台的力量原先是由三大的行业协会在主导,到了2015年整个德国政府正式加入进来,相当于国内的工信部和教育部这样的部门,在德国这样的政府参与进来共同和三大平台推动整个工业4.0进程。
在三大协会和政府平台推动之下,德国很多以这些大型企业为主的知名企业,都在参与到整个工业4.0进程当中来。当然从德国政府角度来讲,也希望借助整个产业力量来共同推进这件事。这件事的推动是有好处的,对于企业来讲,自然有它自身的利益需求,同时又要形成这样一个协同的效应。所以,这样组成了当前,大家好像听起来说,整个德国都在大面积开展工业4.0。事实上,在这里面早期还是一些以规模企业或者是和未来制造相关联的部分企业,在积极的推动整个工业4.0进程。
德国政府在推进工业4.0的进程当中,其实政府在经费投入上面,远远低于作为中国政府在经费投入的力度。但是,作为政府在这个事情的背后,非常好的抓住的大的企业在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政府在里面推动了一些共建平台的影响力。所以,从整个社会影响上面来看,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中就包括我们刚才谈到的,工业4.0平台在整个组织架构、标准制定、企业推动落实。因为三大平台里面既有规模性企业,也包含一些中小型企业在里面,借助这种平台力量推动整个工业4.0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德国推动工业4.0的重要力量当中,其中Fraunhofer Gesellschaft,弗劳恩霍夫协会应该是和政府联动比较紧密的组织,因为弗劳恩霍夫协会在欧洲是最大的研究机构,他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是20亿欧元,相当于150亿人民币在做这样一个研发型的组织。当然,他的这样一个经费不是完全来自于政府的资助,应该只有30%左右的部分是来自于政府,另外70%是和大量企业,一些机构共同合作的研发费用。
在工业4.0推动当中,弗劳恩霍夫协会各个子分会也是在大力参与整个工业4.0推动当中来。在最近两年作为弗劳恩霍夫协会这样的组织,也是协助德国政府,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球很多的国家,包括最近两年多的时间,他们在巴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很多的专家,包括一些高层的人,到巴西去,和巴西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去共同开展工业4.0的一些相关的活动。
所以,作为弗劳恩霍夫协会它本身从政府角度获得的工业4.0的经费是有限的。但是,把工业4.0这件事情作为他去向和其他一些国家全球化业务开展的基础,把它作为一个翘翘板,去撬动整个研发经费持续的获得。
我们在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的过程当中,因为今年我们也带了很多企业家到德国去,做了多次标杆的游学。在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看到,他们确实是有很多技术的沉淀,因为他们每年有这么多的费用在投入这样的一些研发。当然他会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其实是大量沉淀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的技术,其实是他们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东西已经在研究,在不断的去摸索。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面,他把这些技术开始去进行应用的推广,包括在国内我也看到有一些技术在进行推广。包括他们也介绍了,在美国,在巴西,都在把这些他们可能之前积累了很长时间的技术,形成整体的方案向全球进行推广。
当时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包括马凯副总理以及我们江苏省的一些领导,之前都有到德国柏林,到他们的研究所里面进行考察、交流。对于他们来讲,我们现在在学的东西,其实很多都是他们在过往很多年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了。包括他们在标准这一块的制定,以及我们回到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整个平台当中的一股力量,这整个平台在制定工业4.0相关框架和标准的时候,他在标准的背后其实都已经融入了,像类似于这种研究机构,包括像奔驰、宝马,像西门子等等这些企业,他们过往这样一些技术的沉淀。
所以这种标准一旦形成,应该对于他们这些企业来讲,对于这些研究机构、组织机构会有很好的价值。因为未来我们如果认同整个全球工业4.0这样一个标准,因为未来的工业4.0要实现万物互联、互联互通,其中一个重要的是要有共同标准的存在,大家才能够把这些标准衔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旦德国人把整个标准全部制定好了过后,他们作为一个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很多的企业,很多国家作为规则的执行者或者是参与者,显然会受到他的制约,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把他们过往所沉淀的、积累的、研究的,这样的一些成果去进行价值转换,我们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
当然作为德国,他们在做这件事情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本身在他们自己的团体内部,刚才讲到的工业4.0的平台是由几个协会组成的。这几个协会代表的又是不同的利益,电子电器协会,有电子电器企业的成员,信息化有信息化企业的成员,机械这一块有机械企业的成员。所以,这些成员之间,本身也存在利益的代表性的不同。他们目前这个阶段,应该还没有形成一个既定的、成熟的标准体系和框架。还是在研究探讨当中。这个也是我们的机会,应该说其他国家或者产业的机会。
我们回到德国的这些企业的状况,作为一些研究机构、大的企业都在参与。比如说SAP,在德累斯顿应该是建了一个Future Factory(未来工厂),这样一个未来工厂其实是有SAP作为这样一个系统的架构,整合了很多一些软体、硬体,以及传感技术等等这样的一些公司。应该有20几家的企业,最后建成了这样一个未来工厂。用SAP作为一个系统,把所有的这些我东西连接起来,去模拟未来可能在工业4.0这种状态下,一个企业的运营环境。
这里面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是一种技术的结合,各个企业力量技术的结合。还有非常重要的是,看到了他们合力去推动这件事情的一个情况。因为未来的工业4.0一定是有非常大量机会存在,这种机会不是一家两家公司可以能够去全部实现,一定是需要通过不同产业之间通力配合,才可能实现我们今天在描述的工业4.0的状态。
所以,我看到除了像SAP这样的公司之外,德国政府在推动了一些工业4.0的项目。比如说像“猫头鹰计划”,在实验室里面,作为猫头鹰计划,是联合了很多的力量,包括像刚才讲到的弗劳恩霍夫协会也好,包括像一些菲尼克斯、博世、费斯托,酷卡等等类似这样的一些企业,在这样一个猫头鹰计划实验室里面,都有他们的这样一些技术或产品的展示。而且在猫头鹰计划这样子的,叫Smart Factory这样的基地里面,我看到了非常接地气的应用,因为他们把从这个企业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的呈现,把精益管理的理念非常好的应用在了整个实验基地项目里面。怎么样去预防这些设备出问题,怎么样能够考虑好减少员工的作业强度,怎么样能够让作业变得更加的简单,把这样一些精益的思维很好的体现在了整个Smart Factory这样一个基地里面。同时又把智能化实现,一些自动化的产线,以及像酷卡机器人和智能AGV之间这样的结合。这样一些新型项目的研究,也放在了这样一个基地里面来。
所以,在这样的基地里面,有很多一些研究的人员,包括这些企业在各个企业里面做项目的这些人员,像博世的一些产品在这里面得到应用。所以,作为博世的人员也在参与整个项目的研究,他们整合了很多企业研究,甚至包括一些学生的群体在帮他们去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去做这些研究。一方面是一些已经在企业、在产业当中得到很好应用的,还有一部分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些新的系统、新的应用。在这样的集体里面进行孵化。
德国本身这种不同的规模企业当中差异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像博世这样的企业,博世作为本次工业4.0提出的单位。因为当时也是博世在看了V工业展之后把工业4.0这个概念提出来的。所以作为博世本身来讲,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做法,也就是说工业4.0在中国目前来讲的热度是非常高的。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博世的工厂,因为博世在全球200多家工厂,有一大部分,60%左右是在推行工业4.0的项目。
我们会看到,他的工厂在推行项目的时候,是非常现实的,不会像我们部分企业一样,花了大量的资金,一次性的做大量的投入,博世的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因为他们在做这些项目时候,首先是让各个公司把他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来,在这样的一些问题搜集的基础之上,再去进行分配,根据各个事业单元的情况的不同,让大家提出一些可行的、性价比比较高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经过整个团队的评审,再分解到各个事业部去,让大家分头去进行试验。这样来讲的话,在每一个事业部,他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他们当前要急需解决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过后,往往能够帮助他们去进行,要么是质量的提升,要么是成本的降低,能源的减少,效率的提升等等,是解决他们当前实际的问题。他们在做工业4.0并不着急。缓步的在结合企业发展的节奏、面临的问题去进行开展。
比如说我们在德国参观博世的工厂,当然博世在苏州也是有非常好的标杆工厂的。我们去德国参观他们的工厂,跟国内的做法还是有些不一样,在德国的博世里面,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一些应用,中国的企业家们过去发现说,非常好,比如说像能源这一块,我们现在国内都在提能源的节约,也会有很多的项目在做,博世在这一块也是做了很多的研究。把整个工厂各个设备端,以及工厂的一些厂房能源维护等等,做成大的系统。所有能源消耗点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系统的数据,时时的传输,有中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的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搜集过后,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厂房区域,不同辅助的设施,比如说空调等等这些高耗能的设备,他们这些能源消耗的状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们可以针对性的对这些设备做能源的节约,厂房的能源节约、动力能源节约去做分析和研究。这个是其中的一种应用。
同样,对于博世来讲,他们的应用有很多,因为本身博世信息化的手段,以及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的技术应用,其实是在一个非常好的BPS,也就是博世生产系统的管理基础之上的。当然作为博世生产系统,其实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精益管理。因为本身博世也是向日本学习的,向丰田学习的TPS的这一套系统转化而来的,又形成了他自己很多的特色应用。所以,他是在这样一个管理的基础之上,去结合了这样一些好的信息化的手段,以及自动化的手段,慢慢提升他自己运营的效率,往这样的一个方向去发展。
在德国来讲,推进工业4.0的企业还是有很多的一些企业在去做推动。比如说我们也经常去的菲尼克斯,作为一家德国的隐形冠军,在连接器这个领域里面,持续做了近90年的时间,也是做到了非常的专业。现在他们每年新开发产品就要开发6000多种新产品。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企业,他们本身一方面是自身的产品,跟未来我们工业4.0具有关联性。另外,他们是经过长期的沉淀,这些企业都成为了德国推进工业4.0的重要力量。
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面,去进行工业4.0的推动,往往背后都是有非常好的管理基础的沉淀。比如说像我们同样也会去参观奔驰、宝马这样的公司。我去年在德国去参观奔驰公司的时候,听他们CEO在分享对于奔驰未来作为一家做车的企业,对于未来的规划是希望说,这个车是完全符合我们每一个消费者的这样一个地域化的车,也就是说我们在展望工业4.0未来能够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好处。
但是,也提到说,这台车,自动驾驶是一个必须实现的一个技术,在这样的一个技术之下,除了自动驾驶之外,这台车会记忆你的主人的所有的这样的一些特性。当你坐到车里面,这台车会去感知你疲劳的程度,会去感受你在当时那个状态下是兴奋还是悲伤,还是疲劳的。这样它会去对应着音乐的播放,会给你做按摩,会释放一些气味来调节你的情绪,甚至会基于你的血型,你有没有饮酒等等这样的因素,去改变环境,从而让你在车里面变得非常的舒适。你所有的喜好、习惯、音乐的播放,它都会根据你过往的数据,去开展。
这个是他们在畅想着未来要怎么样去实现,为了满足这种客户的价值需求,这种定制化的,快速、灵活变化的这种需求。而在这个背后是他们强大的生产运营系统的支持,比如说在生产线上面,当然这种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是很早就在应用。他们作出的计划是每半年就要更新一次系统的能力,其实现有系统的能力已经是很强大的,这里面要做到很多的定制化,比如说现在汽车整车的组装,基本是实现单件流的,下一台车跟前一台车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要求和配制可能都不同,型号也不一样。这样就要有非常强大的系统能力保障不要出错,包括所有的配件,都要及时的供给到现场,而且要做好库存的控制。
这些背后,都是他们过往这么多年的管理技术的沉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们提出来向工业4.0进发,这也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当然,在德国也是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这样的中小企业里面,我们也去看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在这样的中小企业,他们一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的程度还是可以的,但是他们对于工业4.0也并不是很推崇的。因为很大的一个特性在德国企业来讲是比较务实的,所以这些大的企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和跟这个产业有关联的企业,是在积极的参与,在去做推动。
但是,对于很多的德国企业来讲,其实他们还是在沿着他们原来的发展轨迹在不断的去进化。当然可能我这样描述起来,因为大家没有到过实际的环境,所以可能理解是有限的。如果有些朋友之前参观过一些类似的工厂,或者去了解过的话,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因为德国整个的管理和我们在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种思维上面也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文化上面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没有到那个环境,有些东西是不能够体会的。
讲到这种文化的差异,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除了德国在推工业4.0。当然中国,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从去年2015年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也是说在德国这样的一个大力推动之下,对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正面的影响。当然也是做了大量的研究,所以,德国有他们的背景提出来了工业4.0,而且有他们商业的诉求,而他们整个国家的一个意图。
作为中国来讲,我们当前很多的企业,其实这种管理的水平,就像我们讲到的1.0、2.0甚至是到接近3.0的都有,这里面的层次差别非常大。这也是说,我们像一些有规模的企业,基本上能够走出去,跟着我们一起到德国去进行交流学习的企业,通常都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一些规模企业来讲,他们的体量足够大了。但是,如果从整个管理的沉淀来讲,跟德国这些一些规模知名企业之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
所以,这也是这些企业家们,到德国过后有非常多的感慨,同时也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启发的,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些学习点,给他们带来很好的一个学习的机会。
中国的企业的产业环境,跟德国来讲,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技术的角度,总体上来讲,从一个大比例的数据来讲,应该说是有……。
刚才谈到第三个主题,讲到一些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确实是基础不一样。德国有他的严谨,中国我们这种产业基础相对比较弱。同样,像比如说我们提到的日本企业,因为他们本身在过去形成了,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讲,他们对于效率的追求也是非常极致的。虽然我们讲很多的企业做精益管理,它的这种精益和德国的精益又有所不同。日本的精益,当这些效率被提升了过后,人的这些浪费被消除过后,会让他们做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
而对于作为像德国这样的环境来讲,他追求的是对人的效率的提升,提升完了过后,会释放可以让他去做更多的休闲的动作。中国叫“制造2025”,对于美国来讲,提出来这样一个“工业互联网”,也是由这些一些大的企业牵头,包括像GE在内,这样一些企业的牵头,去做的这样一个工业互联网是基于大数据的创新、互联的基础,去做整个产业的生态的布局。这种做法和德国的做法又有所不同,但我们从整个影响力的角度来看,近两年的时间,对于德国在整个布局,在企业的发动,在全球的影响上面来讲,应该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作为国内我们现在很多的企业的状况是参差不齐的,刚才也有谈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大环境可能是在不断的变化,那我们讲工业4.0这个话题也炒得很热。作为每一家具体企业来讲,自己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就要来思考,到底哪一条道路应该是我们要去尝试或者是去摸索的,这是我们要来思考的事情。
这两年刚提出来工业4.0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地方提出来“黑灯工厂”的概念,“机器换人”的概念。所以,大家千万要把产线做成无人工厂,能够把工人的管理,因为我们中国存在现实的问题,是工人的招聘、管理难度大,想希望通过这种“黑灯工厂”能够去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事实证明的话,一些地方做了“黑灯工厂”,上了很多机器人,机械手上了很多,但是可能半年不到的时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从很多的组织,包括在推动的时候都在谈“黑灯工厂”的概念,应该说我们从2015年大家的基本方向是在不断的转变。
现在更多我们谈的是人机协同,也就是说,作为这样的一个智能化,是一个进程,而不会说一出来就立刻让所有的人都从工厂里面消失。这里面人的作用,一定是非常大的,这里面对于机器来讲,做机器擅长的事情,人做一些复杂的机器不擅长的事情。而且人的智慧,最起码在短时间来看,还是要超过机器的。这个当中,系统怎么样去做优化,怎么样做改进,这些是人擅长的,也应该是由人来去做的事情。
所以作为我们要去做这样的产业的升级,提升人的素质,这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我们通过这种人员素质的提升,通过管理基础的加强,实施这样一些现场的管理,把这些东西基础做好了,同时我们再去结合好的技术的手段,这些发展不断成熟的智能化的一些软件、硬件技术,这样不断提升我们竞争的能力。
所以,从企业来讲,无论是去做工业4.0也好,所谓的智能制造也好,目的还是要去提升在整个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怎么样去降本增效,怎么样把品质做起来,这些是企业的根本。围绕这样的一个根本,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不只是有提升技术这一条路。我们的管理往往是我们当前大量企业的短板,我们在看到这样一些新的技术、新的趋势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审视我们是否有非常好的、稳健的、非常精益化的流程。这个是我们国内很多企业首先要去做的事情,因为只有我们的系统是精益的,我们的流程是稳定的。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再去结合这种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实现智能化。这个会更加提升效率。
所以,对于当前工业4.0来看,我们有很多东西是已经被提出来的,包括我们讲到的在未来工业4.0状态当中,应该是趋中心化的,因为这些信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应该是自身于生产的,因为在系统里面要有能力去解决这样的一些排产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智能排产。我们要去做预防性的自主维护,我们要去做智慧的物流,能够让物流按照系统的指定,然后去进行发放。
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对未来整个大系统的一种构想。其中一部分的技术是可以应用到我们的这个生产里面来。但是,从整个的一个企业,从当前的状态,不管是一点几也好,或者是2.0,甚至是2点几的这样状态也好,首先我们要去思考,我们怎么样做好我们的基础,包括我们从这样的一些产品的流程的标准化,到我们核心的产品的模块化。以及我们进一步的流动化、自动化,再到我们的信息化或智能化。所以,这个会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我们前面的管理基础没有做好,就一味去增加我们自动化的设备,上很多信息化管理软件,对于整个系统来讲,不一定是一个好事。
今天的分享大体就是这么多的内容,稍微再总结一下。作为工业4.0来讲,应该是由需求拉动到结合技术推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当然,要实现的是从现有的大规模的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变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技术概念被提出来过后,虽然我们大量的探讨、研究再开始。这目前还只是一个开始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业4.0的实施路径。各个国家、各个企业、各个组织,在这当中还在不断的摸索,这些机会都是存在的。
当然趋势已经形成,对于每个企业来讲,当前所处的状态是什么样子,需要结合我们自身的状态,去脚踏实地的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个显然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够实现的。所以,每个企业也不用着急,一方面看到这种趋势的存在,了解到这样一些最新的进程和进展,同时要从目前每一家公司自己的一个现状,开始做规划,着手把这个基础逐渐的做起来。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信息,我们在今年的11月19日、20日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第六届国际卓越运营年会,当然这个年会也是我们协会每年最大规模的活动,年会的主题就叫做“固本强身、创新融合、拥抱新工业革命”。所以,到时候会有德国的、美国的专家,以及各个大的知名企业来去进行分享、交流和探讨。所以,希望大家如果有时间、有兴趣可以来参与这个讨论的过程。
分享就到这里,最后再次感谢大家。
本文标题:杨洲:德国工业4.0分享|V课堂第38期
本文路径:http://www.gawzjz.com/qtweb/news27/200877.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