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浩:中国制造2025|V课堂第40期

9月29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总群迎来第40期“智造+V课堂”。本期“智造+V”课堂邀请了江苏省经信委副巡视员闫浩专业解读“中国制造2025”。

创新互联是一家集成都做网站、网站设计、网站页面设计、网站优化SEO优化为一体的专业网络公司,已为成都等多地近百家企业提供网站建设服务。追求良好的浏览体验,以探求精品塑造与理念升华,设计最适合用户的网站页面。 合作只是第一步,服务才是根本,我们始终坚持讲诚信,负责任的原则,为您进行细心、贴心、认真的服务,与众多客户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互促共生。

演讲主题

《中国制造2025》

嘉宾介绍

闫浩,江苏省经信委副巡视员,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会长

演讲纲要

1.《中国制造2025》文件出台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制造业对大国崛起的重要性;

3.中国政府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差异。

4.江苏工业在中国的地位,智能制造在江苏的实践。

原 文 实 录

大家晚上好,首先我要代表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我们协会成立还不到一年,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才能一路顺利地走到今天,在以前的微课堂里,我们有幸邀请了省内外很多的专家和企业信息化工作者,就企业信息化问题做了精彩的分享,使我们获益匪浅。

因为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所以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工业化的角度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今天就想从这张图开始讲起。这张图是1939年和2014年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工业规模占世界比重的柱状图,大家看一下二战前夕的1939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是美国,他的工业规模占全世界的38.7%,中国只有0.3%,微不足道,日本虽然只有3.8%的比重,但它是中国的12.7倍,所以他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

到了2014年整个世界变化最大的就是我们中国,我们从2010年开始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取得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到了2014年中国工业占世界比重已经达到了22%,而这一年美国已经下降到16.6%了,我们应该从这张图里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这张图已经说明了很多。

​​

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的工业体系很全,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联合国对现代工业体系的分类包括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有全部525个小类,其他的国家从来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

中国的工业一大二全,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我们还不强,要建设制造强国我们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环境,主要是三方面。

​​

第一方面,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给制造业带来的变革。第二方面,是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和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大调整。第三方面,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的约束日益趋紧,这是我们要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

​​

第一点,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这一轮的工业革命有四大驱动力,就是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数字化、网络化的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突破和集成式智能化的创新。这四大动力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的指数级增长为新一轮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前提和条件;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标志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这次工业革命的高潮将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战略突破以后才能达到,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接这个高潮;最后这次革命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式智能化的创新。

​​

上面这张图表示信息技术呈指数级增长的情况。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首先在制造技术上,它产生了新的制造形态,比如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装备(机器人)的应用,虚拟制造,极限制造等等。过去企业要生产一个产品主要靠模具,未来主要靠数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就看你能不能掌握关键数据。此外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物流方式都有了变化。

下面我想重点说一下产业形态的变化,就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北京的一位专家分析过,现在有两种提法,一个是制造业的服务化,一个是服务型制造。他认为服务型制造这种提法比较好,因为服务型制造的主体还是制造业,还体现制造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尽量还是用服务型制造这个提法。

​​

上面这张图是微笑曲线图,大家都很熟悉,这张图就揭示了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化的原因。这张图上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工业2.0,3.0和4.0时代微笑曲线变化的情况。这根红线就代表工业4.0时的曲线,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在产品加工生产环节创造的价值最低,它的价值主要在两头,在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方面。

到目前为止,我们整个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可以用这条微笑曲线来解释。但是我在这里也想补充一个观点,就是也有的人认为,当我们实现工业4.0的时候,当生产条件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也可以产生比较高的附加值,至少这根曲线的曲率不会像现在这么大,应该更加平缓一点,这也是一种观点。这是第一条,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第二就是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构,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推动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归。另一方面是新兴经济体利用低成本竞争优势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环节转移。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从两端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我国首当其冲,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的国家。

​​

上面这张图可以用来说明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归的一个趋势。这是德勤公司和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这两个智库做的一个课题研究,就是世界各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一个研究,他们从2010年起就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2010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发布一次,2016年发布一次,今年的结果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依然是第一,但是美国已经占据第二。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对2020年的预测,他们预测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第一的位置将让位给美国,中国是第二,然后德国从今年开始一直到2020年将牢牢占据第三的位置,日本将牢牢占据第四的位置。

当然这是两个西方智库的研究成果,与其说是他们的预测,不如说是他们的希望,到时候中国会不会把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美国,我们自己还要努力。但是从上面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从2010-2020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位置都是在往上升的,这也说明整个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归的一个趋势,总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的。

​​

上面这张图是从德勤的报告里面截下来的,因为来不及翻译。这里面主要讲的是竞争力根据哪些因素来分析的,一共有十二个因素,在这十二个要素里面,他们认为其中六个要素是最重要的,就是这张图的最左边,这六个要素是人才要素、创新要素、生产成本要素、能源政策要素、基础设施要素、法制环境要素。在图的最左边是深绿色的部分,表示得分最高,右边红色是表示得分最低。

大家可以看到像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他们主要得分是在人才、创新、基础设施和法制环境上,得分最低的就是生产成本。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得分最高的目前还是靠低成本优势,我们的生产成本得分是最高的,在其他部分我们得分都偏低,特别是法制环境,我们的得分只有24.7%,但是我们所有的得分都比印度要高一点。从这张图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可能到2020年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将会取代中国占据第一的位置。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形势,就是全球产业格局的调整。

​​

第三是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的约束。从资源能源来看,我们国家的资源相对不足,我们的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25%。其他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可产出量也是很低的。这里有一个对比,就是美国可开垦的土地面积是我们中国的5.3倍,水资源是中国的4.6倍,大家知道他的人口只是我们的零头,我们13亿人口,美国只有3亿人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的环境容量要比我们大得多。

而且从2004年到2013年,中国的工业电价增长了66%,而美国的能源价格是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建设制造强国,任务非常紧迫,也非常艰巨。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情况。

​​

第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目前我们关键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就是说95%的高端数控系统,80%的芯片,100%的高端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

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就是50%以上的技术我们自己不掌握,都要从国外来获得,而一般发达国家技术对外依存度不到30%,美国和日本不到5%,我们和他们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中国制造商品占世界30%,附加值仅占1/6,增加值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我们国家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世界老牌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我们的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的首位:我国出口商品占欧盟召回通报总量58%,占美国召回通报总批次65%,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

第三,我们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如果将我国单位GDP能耗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就能在不增加能源消耗条件下,使我国GDP翻一番;如能降到日本目前水平,可使我国GDP再翻两番。

第四,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五,我们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比如说2015年全球网络就绪度指数排名,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维持在62位,其实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投入很大了,我们自己感觉到发展已经很快了,但是在全世界我们的排名只是维持没有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如果我们投入稍微低一点,我们就落后了。在金砖国家里面,这个排名在剧烈下滑。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而我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尚不强,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信息化水平差距大。按照德国的划分标准,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处于2.0的水平。

第六,我们产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国家海外矿业的收购失败率高达80%,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的战略有很好的前景,但是面前的挑战也是很高的。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建设制造强国?我们需要有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我个人觉得这个文件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举国上下重新认识到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计,强国之基。

由于这个文件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关系我在这里简要的来介绍一下主要内容: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走战略,五大工程,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

一大目标,就是建设制造强国。

​​

关于两化融合,文件里面说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已经很完全了,工信部苗圩部长和德国人作过深度交流,就是我们的两化融合和德国的工业4.0究竟是什么关系?最后的结论,苗部长说,本质上就是一回事。虽然是一回事,但是总觉得好像我们的文件对工业4.0的有些内容,例如CPS系统论述还不够。于是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样我们的两化融合的概念就不断地深化为两化深度融合,最后是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

​​

三步走战略,就是我们编制《中国制造2025》的专家们,根据2012年各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将主要的制造业国家划分为三个方阵:第一方阵是美国,第二方阵是德国和日本,第三方阵是中国、英国、法国、韩国等。这里要解释一下,前面说的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现在把我们中国排在第一,这里的制造业综合指数是对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个综合评判,这里面创新能力,就是对核心技术的拥有占了很大的权重,那么按照这样一个综合指数排下来,中国和美国、德国、日本还是有差距的。

​​

上面这张图是主要国家制造业综合指数,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最上面这根曲线是代表美国,它是第一方阵的。下面第二第三根曲线是第二方阵的德国和日本,再下面这几根线条是代表我们第三方阵的几个国家。其中红颜色曲线是我们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发展迅速,已经位居第三方阵的前列。

​​

五大工程,就是制造业的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由于时间关系,我想主要说一下智能制造工程和工业强基工程。

​​

​​

智能制造工程它主要的任务,就是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这是主要的任务。

关键是提到了2020和2025年两个节点的目标,这个目标非常好,就是我们推进智能制造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包括成本降低多少,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多少,不良品率降低了多少,这个目的才是我们的初心,智能制造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要不忘初心。

强基工程是在工信部的“四基工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在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正在联手推动强基工程。

我在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工程院院士们的接触过程中,感觉到他们非常务实。而我们地方政府的一些人喜欢谈一些高大上的思路。例如,前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来江苏部分市调研,各地政府汇报时大谈如何发展服务业,领导就会说:江苏的优势是制造业。听我们汇报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院士和专家们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当我们大谈创新时,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在着力推动强基工程,认为建设制造强国要从打基础入手。我们应该从中获得启发。

​​

九大任务,文件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九大任务,感觉德国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好像很简洁,没有这么多事情。主要是中国和两个发达国家发展阶段不一样,面对的任务不一样,最后导致发展的路径不一样。

​​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是串联式发展过程,而我们中国面临的形势是什么呢?我们是并联式的发展。比如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这四个阶段,西方国家是按照它的逻辑关系,从工业化起步,然后工业化、城镇化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完成,现在开始进行信息化,人家是串联走过来的。那么我们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我们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叫做四化同步,是并联式发展。

同样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对我们国家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分析,叫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的阶段。也就是说,工业1.0、2.0、3.0、4.0并存,还是要同步发展,我们还是一个并联发展的阶段。因为面临这样一个形势,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很多,我们的任务就比较艰巨,我们的发展要比这些发达国家困难的多。

​​

刚才说工信部有一个四基工程,就是我们制造业四个基础不行,要加强四基工程。现在工信部又提出来,我们发展智能制造也有四个基础叫感知控制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他们把这四基称之为新四基。

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4.0时,他们已经不存在老四基的问题了,他们只要完成新四基的任务就行了。而我们国家的现状是老四基还没有完成,还要花很大的精力来完成我们的强基工程,同时我们还要完成新四基的任务,所以我们的工作是非常艰巨的。

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我听工程院周济院长说,有一位老专家,也是参与起草这些文件的专家,他对我们国家的强基工程信心不足,因为我们国家差距太大了。后来周院长带一批院士来考察苏南地区一些企业以后,他说现在对我国的强基工程有信心了,这也反映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产业基础在我们国内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

十大领域,就是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领域里,除了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个领域外,其余七个都是装备制造,可见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战场是装备制造业。江苏制造业规模在全国是最大的,而且在我们制造业的结构里面,装备制造业比重最高,规模在全国也是最大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这个文件对我们江苏的指导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

《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后,工信部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落实这个文件。其中之一是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首先它把十个重点领域分为了23个优先发展的方向,然后按照每个优先发展的方向分别编制技术路线图。每一个路线图里面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市场需求,这个需求它一直展望到2030年,它是做了很多工作的。第二是发展目标,第三是发展重点,第四是应用示范重点,第五是战略执行与保障,这个文件还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大家好好去研究一下。

​​

第二个举措,它有一个1+11体系,就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发布以后,为了把这个文件落实到地方,配套了11个文件,包括5个重大工程实施指南,4个战略性领域的专项规划和两个重要支撑性的行动计划。目前这11个文件已经陆续发布了,后来有关领导把1+11体系称为1+X体系,可能后面还有新的配套的文件要出台。

第三个举措,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这个事情我要在这里稍微说明一下。中国有一个特点,中国各级政府推动发展的积极性都很大,一旦国家制定了什么发展规划出来,各省市区,甚至各市县大家一起跟着动,最后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关于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一次工信部根据这十大重点领域和部分重点传统行业,梳理了15个未来我们要重点发展的行业,这15个行业又分为69个子领域和150个细分领域。然后将150个细分领域的布局情况对全国32个省市区进行排序,比如说工业机器人属于一个细分领域,哪个省市优势最明显,根据几个指标进行排序。对150个领域全部排序下来,认为每个领域排在前5位的省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工信部未来有资源要支持的时候,就重点支持这些有优势的地区。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可能这些优势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中西部地区怎么办呢?

中西部地区也有他们自己的优势,那么工信部就根据他们在150个细分领域排出的全国产业优势分布表,再根据各个省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各个省确定了一个分省市指南,实际上就是说对每一个省市都明确了工信部将来要重点支持的一些产业,这样做的目的希望避免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实行差别化竞争,避免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这个初衷肯定是好的,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要看实践。

​​

上面是分省市指南的江苏部分,工信部研究的结果认为,江苏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包括7个重点行业、11个子领域和13个细分领域。同样在全国每个地区都有这样一个划分,当然有些沿海的工业大省,这些领域稍微多一点,有的中西部省份可能就少一点。

我把江苏部分和上海部分对照过,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一定错位的,这些错位就表示上海发展的一些产业比较高端,江苏还不具备条件。例如上海的服务机器人、干支线飞机、火箭发动机、新能源汽车,这些我们江苏都没有提及。但是我们江苏的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工程机械,这个上海也没有。有的领域江苏和上海都有,比如集成电路里面第一芯片设计和第二芯片制造两地都有,但是第三个就不一样了,我们是分装测试,上海是集成电路的专用设备。我个人认为,工信部对各个省市重点产业的把握从理论上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问题是最后实施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为经济学教科书说,产业结构是市场竞争形成的,靠政府来谋划还有点困难。

看到江苏部分指南以后,我就想能不能在省际之间做一个产业优势的比较,我用最笨的办法,看每一个省市在150个细分领域里面,你有几个领域位居全国前五。如果给它分级的话,第一方阵是江苏,这和我的预期是一样的,江苏在150个细分领域里,有92个领域位于全国的前五位。第二方阵是五个省市,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浙江。最多是上海有63个领域,最少的浙江也有53个领域,所以我把它归为第二方阵。第三方阵只有一个省份就是辽宁,辽宁有34个领域位于全国前五名,但是它后面的省份跟辽宁差距也很大的。

这样一个对比说明什么呢?至少在150个重点发展的领域里面,江苏制造业的产业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在江苏推进企业信息化,我们的任务很繁重,但是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

第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城市试点。全国第一个试点城市是宁波,已经发布了。然后是广东的珠江西岸城市群和我们苏南城市群在申报。珠江西岸城市群,大家注意,它没有包括珠江东岸最发达的城市,只是把西岸城市群作为一个试点,我们江苏是把苏南五市作为一个城市群来申报试点的。

​​

第五个举措,设立了先进制造的产业投资基金。

​​

上面这张图就是《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提出的江苏省十五个重点领域,国家是十个重点,江苏是十五个重点,其实差距不大,因为国家第一个重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我们把它分成了四项,然后国家没有新能源,我们加了一个新能源,这样就是十五项,总体来说,我们的重点领域和国家是差不多的。因为江苏刚才说过了,工业经济规模是全国最大的,所以我们总体结构和中国的结构也是差不多的,这方面差距不大。

这张图里面红色字就是我们江苏省提出来的十五个领域,后面黑色字就是国家的提法,有的只是提法不同,其实内容都是一样的。

​​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讲一下江苏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举措之一就是省经信委和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我们感觉到江苏在很多地方,和德国还有点像吧,人口都是8000万左右,我们的制造业都很发达,而且我们江苏的企业家有一个特点,都比较注重实体经济,而且我们江苏的产业好像是主机和大型成套设备不多,主要是配套件和零部件,和德国有很多隐形冠军也差不多,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和德国合作多一点,我们跟提出工业4.0的主要单位--德国的弗朗霍夫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标准制定,技术创新成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合作。德国西门子公司还指导我们省要建设一两家智能工厂。上个星期,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已经成立了,据说苏州院的规模要超过上海院。

​​

另外我们也在编制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基本上是参照国家的模式,我们是成立了三个小组,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十五个重点方向,然后每个方向也是按照国家那个技术路线图的格式来编写的,现在这个材料基本上已经成稿了,不久后就可以发布了。

​​

刚才说了我们在申报苏南城市群的试点示范,当时我们在申报的时候,一开始也没能够理解国家的要求,就把五个市的一些内容加在一起,结果在产业选择上面有很多重复的内容,然后北京就说了,你们这样不是一个城市群的有机结合,后来我们在五个市发展重点选择上也做了一些工作,和五个市的同志一起研究,目前明确把南京的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电网作为重点试点领域,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也各有他们重点的领域,而且互相之间交叉都很小,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错位竞争。

最近工信部已经把苏南城市群的试点示范批复下来了,下面两张图就介绍批复的主要内容,一个是关于总体要求的,一个是试点内容的。

​​

​​

​​

​​

另外江苏省和工信部准备在12月份要共同筹备一个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会议主题是“让制造更聪明”,内容包括一些主题论坛和体验型的展示,它的会议成果包括发布一个南京宣言,另外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有江苏特色的智能制造国际交流平台,也欢迎外省的朋友们到时候来参加我们这个活动。

​​

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智能制造一些具体实践的情况。前不久,中国的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按照工信部智能制造实施指南里面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这些内容,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叫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级,他把这个等级分为五级:已规划级、规划级、集成级、优化级、引领级,这样让各个企业,各个地方对照,看看我们的智能制造已经发展到了哪一步了。

​​

这个研究是受到德国一个调研结果的启发,就是2015年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会对德国境内机械行业234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工业4.0的就绪度,调查的结果就是这张图,这个里面有38%的企业到目前还是未规划级,还没有开始行动。有37%的企业叫初始级,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大概18%的企业处于中间的级别,真正在熟练级的只有4.6%,到了专家级的只有1%,它的调查样本一共是234家,1%的专家级也就是两三家,象西门子这样的企业应该是专家了。行业顶尖级的目前还没有。

​​

工信部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他是从六个方面来进行试点的,就是从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新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智能服务六个方面。去年他们评出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今年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在不久前已经正式发布。

​​

我们江苏经信委企业信息化处和有关处室也开展了一个江苏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试点工程的工作,2015年我们遴选确定的57项示范试点工程,今年第一批也确定了168项示范试点企业,他们都在两化融合创新方面都做了不同的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经信委也给予一定的支持。

​​

此外,我们省经信委投资处和装备处有关处室,他们还开展了一项工作,就是建设智能车间,我们把智能制造按照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等层级来推进的,但是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可能以智能车间建设为重点比较合适一点。首先对智能车间制定了九条标准,这九条标准里面有定量的,就是第一条和第二条,也有一些定性的,请专家来进行评定。

​​

2015年全省有150家企业获得智能车间的授牌,2016年第一批139家企业已经批复了,下面我把2015年150家示范企业的成效向大家再介绍一下。这150家示范智能车间,累计完成智能化的改造投入是223.2亿元,平均每个车间投入了1.5亿元,1.5亿元对智能化改造来说不能算多,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一些企业也是有压力的。另外,这150家车间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达到3776台,一线的生产人员平均减少20%,人均产出水平平均提高15%。此外车间类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实验检测等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重达到86.2%,车间内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联网数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总数的83.8%。

​​

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徐工中型挖掘机的智能生产车间,它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第一,平均样机的定型周期由原来的15个月降低到6个月。第二,它的产品平均无故障的时间由之前的856个小时,提高到1050个小时。第三,产品早期的故障率由原来的21%降低到3%以下。第四,一线人员减少了20%,年节约人工成本近1000万元。第五生产周期缩短了2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第六,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三个主导产品水平定向钻机、悬挖钻机、装载机,2015年市场占有率比2014年提高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2015年国内主要的八类工程机械主机的销量下降了近5成,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就说明建设智能车间的成效还是很不错的。

​​

第二个案例是海澜之家,它是服装周转物流智能配送车间,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典型。海澜之家在全国拥有3500家加盟门店,有400家企业是他的供应商,他实现每天实时结算,就是全国各地3500家门店,可能店长都不知道,我这个店里面哪些产品需要供货了,但是总部已经知道了,然后总部就通过智能配送系统为各个门店配送。

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他的物流配送线,它不是定制化生产,它是一种定制化的配送,每一件衣服都是有标识的,都会送到需要它的那个门店的位置,然后每个门店的物品集中起来以后,直接送到各个门店去,它是这样一种智能的仓库配送系统。它的效益是很好的,2015年营业收入是230亿,利税63亿,利润是36亿。

​​

​​

上面还有几个例子,一个是苏州路之遥微电脑控制器智能生产车间,一个是常州恒立高压油缸高精密液压铸件智能化的生产车间。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无锡一棉高档紧密纺精梳棉纱智能生产车间。

​​

无锡一棉的紧密纺精梳棉纱车间安装了9万多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的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生产情况、产品质量和电耗信息,这样它的每万锭用工由原来的50人减少到18人,大家注意现在国内的平均水平每万锭要用90人,她本来就是50人,比全国水平要高很多了,但是她通过智能车间的建设,减少到18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样它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品牌的信誉度就明显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显著增强,同类产品的售价,在市场价格要高于其他厂家10%以上,因为大家一看这是无锡一棉的,都认可他的产品。

无锡一棉的周董事长说,她们的智能车间建设也没有完全按照国家或者省里面制定的标准,如果完全按照那个标准去做,可能投入太大,投入产出比效果不是很好,她根据工厂实际情况,也只是把一些关键环节的设备连接起来,大概把70%的数据采集起来,但是达到的效果很明显。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国家现在差异很大,从东到西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差异都很大,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推进智能制造也很难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去推进,也要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只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行,达到这个目的你就是成功的。

网页标题:闫浩:中国制造2025|V课堂第40期
网页路径:http://www.gawzjz.com/qtweb/news35/192085.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