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Node.js的模块加载机制,手写require函数

模块是Node.js里面一个很基本也很重要的概念,各种原生类库是通过模块提供的,第三方库也是通过模块进行管理和引用的。本文会从基本的模块原理出发,到最后我们会利用这个原理,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块加载机制,即自己实现一个require。

公司主营业务:网站设计、成都网站制作、移动网站开发等业务。帮助企业客户真正实现互联网宣传,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互联公司是一支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青春激扬、勤奋敬业、活力澎湃、和谐高效的团队。公司秉承以“开放、自由、严谨、自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感谢他们对我们的高要求,感谢他们从不同领域给我们带来的挑战,让我们激情的团队有机会用头脑与智慧不断的给客户带来惊喜。创新互联公司推出武义免费做网站回馈大家。

本文完整代码已上传GitHub:https://github.com/dennis-jiang/Front-End-Knowledges/blob/master/Examples/Node.js/Module/MyModule/index.js

简单例子

老规矩,讲原理前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原理。Node.js里面如果要导出某个内容,需要使用module.exports,使用module.exports几乎可以导出任意类型的JS对象,包括字符串,函数,对象,数组等等。我们先来建一个a.js导出一个最简单的hello world:

 
 
 
  1. // a.js  
  2. module.exports = "hello world";

然后再来一个b.js导出一个函数:

 
 
 
  1. // b.js 
  2. function add(a, b) { 
  3.   return a + b; 
  4. module.exports = add;

然后在index.js里面使用他们,即require他们,require函数返回的结果就是对应文件module.exports的值:

 
 
 
  1. // index.js 
  2. const a = require('./a.js'); 
  3. const add = require('./b.js');
  4. console.log(a);      // "hello world" 
  5. console.log(add(1, 2));    // b导出的是一个加法函数,可以直接使用,这行结果是3

require会先运行目标文件

当我们require某个模块时,并不是只拿他的module.exports,而是会从头开始运行这个文件,module.exports = XXX其实也只是其中一行代码,我们后面会讲到,这行代码的效果其实就是修改模块里面的exports属性。比如我们再来一个c.js:

 
 
 
  1. // c.js 
  2. let c = 1;
  3. cc = c + 1; 
  4. module.exports = c; 
  5. c = 6;

在c.js里面我们导出了一个c,这个c经过了几步计算,当运行到module.exports = c;这行时c的值为2,所以我们require的c.js的值就是2,后面将c的值改为了6并不影响前面的这行代码:

 
 
 
  1. const c = require('./c.js'); 
  2. console.log(c);  // c的值是2

前面c.js的变量c是一个基本数据类型,所以后面的c = 6;不影响前面的module.exports,那他如果是一个引用类型呢?我们直接来试试吧:

 
 
 
  1. // d.js 
  2. let d = { 
  3.   num: 1 
  4. }; 
  5. d.num++; 
  6. module.exports = d;
  7. d.num = 6;

然后在index.js里面require他:

 
 
 
  1. const d = require('./d.js'); 
  2. console.log(d);     // { num: 6 }

我们发现在module.exports后面给d.num赋值仍然生效了,因为d是一个对象,是一个引用类型,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引用来修改他的值。其实对于引用类型来说,不仅仅在module.exports后面可以修改他的值,在模块外面也可以修改,比如index.js里面就可以直接改:

 
 
 
  1. const d = require('./d.js'); 
  2. d.num = 7; 
  3. console.log(d);     // { num: 7 }

require和module.exports不是黑魔法

我们通过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require和module.exports干的事情并不复杂,我们先假设有一个全局对象{},初始情况下是空的,当你require某个文件时,就将这个文件拿出来执行,如果这个文件里面存在module.exports,当运行到这行代码时将module.exports的值加入这个对象,键为对应的文件名,最终这个对象就长这样:

 
 
 
  1.   "a.js": "hello world", 
  2.   "b.js": function add(){}, 
  3.   "c.js": 2, 
  4.   "d.js": { num: 2 } 
  5. }

当你再次require某个文件时,如果这个对象里面有对应的值,就直接返回给你,如果没有就重复前面的步骤,执行目标文件,然后将它的module.exports加入这个全局对象,并返回给调用者。这个全局对象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缓存。所以require和module.exports并没有什么黑魔法,就只是运行并获取目标文件的值,然后加入缓存,用的时候拿出来用就行。再看看这个对象,因为d.js是一个引用类型,所以你在任何地方获取了这个引用都可以更改他的值,如果不希望自己模块的值被更改,需要自己写模块时进行处理,比如使用Object.freeze(),Object.defineProperty()之类的方法。

模块类型和加载顺序

这一节的内容都是一些概念,比较枯燥,但是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模块类型

Node.js的模块有好几种类型,前面我们使用的其实都是文件模块,总结下来,主要有这两种类型:

  1.   内置模块:就是Node.js原生提供的功能,比如fs,http等等,这些模块在Node.js进程起来时就加载了。
  2.   文件模块:我们前面写的几个模块,还有第三方模块,即node_modules下面的模块都是文件模块。

加载顺序

加载顺序是指当我们require(X)时,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哪里找X,在官方文档上有详细伪代码,总结下来大概是这么个顺序:

  1.   优先加载内置模块,即使有同名文件,也会优先使用内置模块。
  2.   不是内置模块,先去缓存找。
  3.   缓存没有就去找对应路径的文件。
  4.   不存在对应的文件,就将这个路径作为文件夹加载。
  5.   对应的文件和文件夹都找不到就去node_modules下面找。
  6.   还找不到就报错了。

加载文件夹

前面提到找不到文件就找文件夹,但是不可能将整个文件夹都加载进来,加载文件夹的时候也是有一个加载顺序的:

  1.   先看看这个文件夹下面有没有package.json,如果有就找里面的main字段,main字段有值就加载对应的文件。所以如果大家在看一些第三方库源码时找不到入口就看看他package.json里面的main字段吧,比如jquery的main字段就是这样:"main": "dist/jquery.js"。

       2.  如果没有package.json或者package.json里面没有main就找index文件。

       3.   如果这两步都找不到就报错了。

支持的文件类型

require主要支持三种文件类型:

  1.   .js:.js文件是我们最常用的文件类型,加载的时候会先运行整个JS文件,然后将前面说的module.exports作为require的返回值。
  2.   .json:.json文件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直接用JSON.parse将其转化为对象返回就行。
  3.   .node:.node文件是C++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纯前端一般很少接触这个类型。

手写require

前面其实我们已经将原理讲的七七八八了,下面来到我们的重头戏,自己实现一个require。实现require其实就是实现整个Node.js的模块加载机制,我们再来理一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通过传入的路径名找到对应的文件。
  2.   执行找到的文件,同时要注入module和require这些方法和属性,以便模块文件使用。
  3.   返回模块的module.exports

本文的手写代码全部参照Node.js官方源码,函数名和变量名尽量保持一致,其实就是精简版的源码,大家可以对照着看,写到具体方法时我也会贴上对应的源码地址。总体的代码都在这个文件里面: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

Module类

Node.js模块加载的功能全部在Module类里面,整个代码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如果你对JS的面向对象还不是很熟悉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Module类的构造函数也不复杂,主要是一些值的初始化,为了跟官方Module名字区分开,我们自己的类命名为MyModule:

 
 
 
  1. function MyModule(id = '') { 
  2.   this.id = id;       // 这个id其实就是我们require的路径 
  3.   this.path = path.dirname(id);     // path是Node.js内置模块,用它来获取传入参数对应的文件夹路径 
  4.   this.exports = {};        // 导出的东西放这里,初始化为空对象 
  5.   this.filename = null;     // 模块对应的文件名 
  6.   this.loaded = false;      // loaded用来标识当前模块是否已经加载
  7.  }

require方法

我们一直用的require其实是Module类的一个实例方法,内容很简单,先做一些参数检查,然后调用Module._load方法,源码看这里: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970。精简版的代码如下:

 
 
 
  1. MyModule.prototype.require = function (id) { 
  2.   return Module._load(id); 
  3. }

MyModule._load

MyModule._load是一个静态方法,这才是require方法的真正主体,他干的事情其实是:

  1.   先检查请求的模块在缓存中是否已经存在了,如果存在了直接返回缓存模块的exports。
  2.   如果不在缓存中,就new一个Module实例,用这个实例加载对应的模块,并返回模块的exports。

我们自己来实现下这两个需求,缓存直接放在Module._cache这个静态变量上,这个变量官方初始化使用的是Object.create(null),这样可以使创建出来的原型指向null,我们也这样做吧:

 
 
 
  1. MyModule._cache = Object.create(null); 
  2. MyModule._load = function (request) {    // request是我们传入的路劲参数 
  3.   const filename = MyModule._resolveFilename(request); 
  4.   // 先检查缓存,如果缓存存在且已经加载,直接返回缓存 
  5.   const cachedModule = MyModule._cache[filename]; 
  6.   if (cachedModule !== undefined) { 
  7.     return cachedModule.exports;
  8.   } 
  9.   // 如果缓存不存在,我们就加载这个模块 
  10.   // 加载前先new一个MyModule实例,然后调用实例方法load来加载 
  11.   // 加载完成直接返回module.exports 
  12.   const module = new MyModule(filename); 
  13.   // load之前就将这个模块缓存下来,这样如果有循环引用就会拿到这个缓存,但是这个缓存里面的exports可能还没有或者不完整 
  14.   MyModule._cache[filename] = module; 
  15.   module.load(filename); 
  16.   return module.exports; 
  17. }

上述代码对应的源码看这里: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735

可以看到上述源码还调用了两个方法:MyModule._resolveFilename和MyModule.prototype.load,下面我们来实现下这两个方法。

MyModule._resolveFilename

MyModule._resolveFilename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方法是通过用户传入的require参数来解析到真正的文件地址的,源码中这个方法比较复杂,因为按照前面讲的,他要支持多种参数:内置模块,相对路径,绝对路径,文件夹和第三方模块等等,如果是文件夹或者第三方模块还要解析里面的package.json和index.js。我们这里主要讲原理,所以我们就只实现通过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来查找文件,并支持自动添加js和json两种后缀名:

 
 
 
  1. MyModule._resolveFilename = function (request) { 
  2.   const filename = path.resolve(request);   // 获取传入参数对应的绝对路径 
  3.   const extname = path.extname(request);    // 获取文件后缀名
  4.   // 如果没有文件后缀名,尝试添加.js和.json 
  5.   if (!extname) { 
  6.     const exts = Object.keys(MyModule._extensions); 
  7.     for (let i = 0; i < exts.length; i++) { 
  8.       const currentPath = `${filename}${exts[i]}`; 
  9.       // 如果拼接后的文件存在,返回拼接的路径 
  10.       if (fs.existsSync(currentPath)) { 
  11.         return currentPath; 
  12.       } 
  13.     } 
  14.   } 
  15.   return filename; 
  16. }

上述源码中我们还用到了一个静态变量MyModule._extensions,这个变量是用来存各种文件对应的处理方法的,我们后面会实现他。

MyModule._resolveFilename对应的源码看这里: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822

MyModule.prototype.load

MyModule.prototype.load是一个实例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真正用来加载模块的方法,这其实也是不同类型文件加载的一个入口,不同类型的文件会对应MyModule._extensions里面的一个方法:

 
 
 
  1. MyModule.prototype.load = function (filename) { 
  2.   // 获取文件后缀名 
  3.   const extname = path.extname(filename); 
  4.   // 调用后缀名对应的处理函数来处理 
  5.   MyModule._extensions[extname](this, filename); 
  6.   this.loaded = true; 
  7. }

注意这段代码里面的this指向的是module实例,因为他是一个实例方法。对应的源码看这里: 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942

加载js文件: MyModule._extensions['.js']

前面我们说过不同文件类型的处理方法都挂载在MyModule._extensions上面的,我们先来实现.js类型文件的加载:

 
 
 
  1. MyModule._extensions['.js'] = function (module, filename) { 
  2.   const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3.   module._compile(content, filename);
  4.  }

可以看到js的加载方法很简单,只是把文件内容读出来,然后调了另外一个实例方法_compile来执行他。对应的源码看这里: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1098

编译执行js文件:MyModule.prototype._compile

MyModule.prototype._compile是加载JS文件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需要将目标文件拿出来执行一遍,执行之前需要将它整个代码包裹一层,以便注入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dirname, __filename,这也是我们能在JS文件里面直接使用这几个变量的原因。要实现这种注入也不难,假如我们require的文件是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长这样:

 
 
 
  1. module.exports = "hello world";

那我们怎么来给他注入module这个变量呢?答案是执行的时候在他外面再加一层函数,使他变成这样:

 
 
 
  1. function (module) { // 注入module变量,其实几个变量同理 
  2.   module.exports = "hello world"; 
  3. }

所以我们如果将文件内容作为一个字符串的话,为了让他能够变成上面这样,我们需要再给他拼接上开头和结尾,我们直接将开头和结尾放在一个数组里面:

 
 
 
  1. MyModule.wrapper = [ 
  2.   '(function (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 { ', 
  3.   '\n});' 
  4. ];

注意我们拼接的开头和结尾多了一个()包裹,这样我们后面可以拿到这个匿名函数,在后面再加一个()就可以传参数执行了。然后将需要执行的函数拼接到这个方法中间:

 
 
 
  1. MyModule.wrap = function (script) { 
  2.   return MyModule.wrapper[0] + script + MyModule.wrapper[1]; 
  3. };

这样通过MyModule.wrap包装的代码就可以获取到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这几个变量了。知道了这些就可以来写MyModule.prototype._compile了:

 
 
 
  1. MyModule.prototype._compile = function (content, filename) { 
  2.   const wrapper = Module.wrap(content);    // 获取包装后函数体 
  3.   // vm是nodejs的虚拟机沙盒模块,runInThisContext方法可以接受一个字符串并将它转化为一个函数 
  4.   // 返回值就是转化后的函数,所以compiledWrapper是一个函数 
  5.   const compiledWrapper = vm.runInThisContext(wrapper, { 
  6.     filename, 
  7.     lineOffset: 0, 
  8.     displayErrors: true, 
  9.   }); 
  10.   // 准备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这几个参数 
  11.   // exports可以直接用module.exports,即this.exports 
  12.   // require官方源码中还包装了一层,其实最后调用的还是this.require 
  13.   // module不用说,就是this了 
  14.   // __filename直接用传进来的filename参数了 
  15.   // __dirname需要通过filename获取下 
  16.   const dirname = path.dirname(filename); 
  17.   compiledWrapper.call(this.exports, this.exports, this.require, this, 
  18.     filename, dirname); 
  19. }

上述代码要注意我们注入进去的几个参数和通过call传进去的this:

  1.   this:compiledWrapper是通过call调用的,第一个参数就是里面的this,这里我们传入的是this.exports,也就是module.exports,也就是说我们js文件里面this是对module.exports的一个引用。
  2.   exports: compiledWrapper正式接收的第一个参数是exports,我们传的也是this.exports,所以js文件里面的exports也是对module.exports的一个引用。
  3.   require: 这个方法我们传的是this.require,其实就是MyModule.prototype.require,也就是MyModule._load。
  4.   module: 我们传入的是this,也就是当前模块的实例。
  5.   __filename:文件所在的绝对路径。
  6.   __dirname: 文件所在文件夹的绝对路径。

到这里,我们的JS文件其实已经记载完了,对应的源码看这里:https://github.com/nodejs/node/blob/c6b96895cc74bc6bd658b4c6d5ea152d6e686d20/lib/internal/modules/cjs/loader.js#L1043

加载json文件: MyModule._extensions['.json']

加载json文件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将文件读出来解析成json就行了:

 
 
 
  1. MyModule._extensions['.json'] = function (module, filename) { 
  2.   const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3.   module.exports = JSONParse(content); 
  4. }

exports和module.exports的区别

网上经常有人问,node.js里面的exports和module.exports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前面我们的手写代码已经给出答案了,我们这里再就这个问题详细讲解下。exports和module.exports这两个变量都是通过下面这行代码注入的。

 
 
 
  1. compiledWrapper.call(this.exports, this.exports, this.require, this, 
  2.     filename, dirname);

初始状态下,exports === module.exports === {},exports是module.exports的一个引用,如果你一直是这样使用的:

 
 
 
  1. exports.a = 1; 
  2. module.exports.b = 2;
  3. console.log(exports === module.exports);   // true

上述代码中,exports和module.exports都是指向同一个对象{},你往这个对象上添加属性并没有改变这个对象本身的引用地址,所以exports === module.exports一直成立。

但是如果你哪天这样使用了:

 
 
 
  1. exports = { 
  2.   a: 1 
  3. }

或者这样使用了:

 
 
 
  1. module.exports = { 
  2.     b: 2 
  3. }

那其实你是给exports或者module.exports重新赋值了,改变了他们的引用地址,那这两个属性的连接就断开了,他们就不再相等了。需要注意的是,你对module.exports的重新赋值会作为模块的导出内容,但是你对exports的重新赋值并不能改变模块导出内容,只是改变了exports这个变量而已,因为模块始终是module,导出内容是module.exports。

循环引用

Node.js对于循环引用是进行了处理的,下面是官方例子:

a.js:

 
 
 
  1. console.log('a 开始'); 
  2. exports.done = false; 
  3. const b = require('./b.js'); 
  4. console.log('在 a 中,b.done = %j', b.done); 
  5. exports.done = true; 
  6. console.log('a 结束');

b.js:

 
 
 
  1. console.log('b 开始'); 
  2. exports.done = false; 
  3. const a = require('./a.js'); 
  4. console.log('在 b 中,a.done = %j', a.done); 
  5. exports.done = true; 
  6. console.log('b 结束');

main.js:

 
 
 
  1. console.log('main 开始'); 
  2. const a = require('./a.js'); 
  3. const b = require('./b.js'); 
  4. console.log('在 main 中,a.done=%j,b.done=%j', a.done, b.done);

当 main.js 加载 a.js 时, a.js 又加载 b.js。 此时, b.js 会尝试去加载 a.js。 为了防止无限的循环,会返回一个 a.js 的 exports 对象的 未完成的副本 给 b.js 模块。 然后 b.js 完成加载,并将 exports 对象提供给 a.js 模块。

那么这个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呢?答案就在我们的MyModule._load源码里面,注意这两行代码的顺序:

 
 
 
  1. MyModule._cache[filename] = module; 
  2. module.load(filename);

上述代码中我们是先将缓存设置了,然后再执行的真正的load,顺着这个思路我能来理一下这里的加载流程:

  1.   main加载a,a在真正加载前先去缓存中占一个位置
  2.   a在正式加载时加载了b
  3.   b又去加载了a,这时候缓存中已经有a了,所以直接返回a.exports,即使这时候的exports是不完整的。

总结

  1.  require不是黑魔法,整个Node.js的模块加载机制都是JS实现的。
  2.  每个模块里面的exports, require, module, __filename, __dirname五个参数都不是全局变量,而是模块加载的时候注入的。
  3.  为了注入这几个变量,我们需要将用户的代码用一个函数包裹起来,拼一个字符串然后调用沙盒模块vm来实现。
  4.  初始状态下,模块里面的this, exports, module.exports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如果你对他们重新赋值,这种连接就断了。
  5.  对module.exports的重新赋值会作为模块的导出内容,但是你对exports的重新赋值并不能改变模块导出内容,只是改变了exports这个变量而已,因为模块始终是module,导出内容是module.exports。

      6.  为了解决循环引用,模块在加载前就会被加入缓存,下次再加载会直接返回缓存,如果这时候模块还没加载完,你可能拿到未完成的exports。

      7.  Node.js实现的这套加载机制叫CommonJS。

本文完整代码已上传GitHub:https://github.com/dennis-jiang/Front-End-Knowledges/blob/master/Examples/Node.js/Module/MyModule/index.js

网页题目:深入Node.js的模块加载机制,手写require函数
标题URL:http://www.gawzjz.com/qtweb2/news31/9131.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