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网址:httpswww.itzhai.com
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网站制作服务,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的三站合一,更高效的管理,为中小企业云南免费做网站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立足成都,凝聚了一批互联网行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上1000+企业的稳健成长,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网站建设实现规模扩充和转变。
有不少朋友或同事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搞微服务架构,一个项目把代码从头撸到尾不是很方便吗,开发更快速,部署也容易。而且一提起微服务,涉及的技术就一大堆,好像几辈子也学不完。
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呢?我想还是通过架构的发展变迁史来说起,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各种架构。只有从整体上了解了架构的脉络,我们才好更加全方位的评估一个架构。为此,我们有理由来梳理一下架构发展的来龙去脉,究竟为何会出现微服务,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微服务架构是最架构吗?
本文我们来探索一下架构的变迁。以及从Java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技术的发展,了解我们在讨论微服务的时候,都会涉及哪些技术。微服务的下一步将如何发展。阅读完本文,你将了解到:
首先我们还是回顾一下架构的整体发展史。
0、架构发展史
架构也是随着其缺陷不断演变而来的,下面是粗略的架构演变史:
70~80s:集中式(大型机)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大型机是计算机的工作方式。
问题所在:最初的大型计算机使用打孔卡,并且大多数计算都在批处理过程中进行。没有在线处理,并且延迟为100%,因为没有实时处理。
架构演变:随着在线处理和用户界面终端的推出,大型机范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90s:CS架构(分布式)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将大多数逻辑放在服务器端,并将某些处理放在客户端上。
问题所在:在该体系结构的最初几年中,开发社区仍在使用与大型机开发相同的过程,采用单层原则来为客户端/服务器编写软件,从而产生了诸如意大利面条代码和Blob之类的反模式。
架构演变:引入了一项称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的重大改进;
客户/服务器模型基于三层体系结构,包括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但是大多数应用程序是使用两层模型编写的,胖客户端将所有展示、业务和数据访问逻辑封装在一起,直接访问数据库。尽管业界已经开始讨论将展示与业务与数据访问分开的必要性,但是这种做法直到基于Internet的应用程序问世才真正变得至关重要。
2000:去中心化(Internet)
在90年代中期,互联网革命发生了,Web浏览器成为客户端软件,而Web和应用程序服务器托管所有处理和逻辑。
问题所在:开发人员仍在将软件设计为紧密耦合的设计,从而导致混乱和其他反模式。
架构演变:作为解决办法,业界提出了三层体系结构和实践,例如领域驱动设计(DDD),企业集成模式(EIP),SOA和松耦合技术。
2006:云托管
21世纪前10年见证了云计算作为服务托管形式的重大改变。应用程序需要的一些能力,云计算平台托管了基础功能: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以及计算等,与传统的基础架构相比,云托管的方式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问题所在:它诱使将尚未设计用于弹性分布式架构的遗留应用程序直接迁移和迁移到云中,从而产生了单体地狱这种反模式。
迁移到云还给行业带来了管理第三方库和技术上的应用程序依赖项的挑战。没有足够的标准来选择第三方工具,我们开始看到一些依赖地狱。另外服务扩容也是一个问题。
架构演变: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提出了新的架构模式,例如微服务和12要素应用程序[8],弹性服务。
2014:微服务
诸如DDD和EIP之类的软件设计自2003年左右就已经开始实践起来了,此时一些团队将应用程序开发为模块化服务,但是传统的基础结构(如Java应用程序的重量级J2EE应用程序服务器和.NET应用程序的IIS)对模块化部署并没有帮助。
随着云托管的出现,尤其是诸如Heroku和Cloud Foundry之类的PaaS产品的出现,开发人员社区拥有了真正的模块化部署和可扩展业务应用所需的一切。这引起了微服务的发展。微服务为打造细粒度、可重用的功能和非功能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问题所在:原本的单体系统、未被设计为微服务的传统应用程序开始被蚕食,试图迫使它们进入微服务体系结构,由于拆解的不当,从而导致了被称为微单体的反模式。单体和微服务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后者并不总是可以替代前者。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最终可能会创建紧密耦合,混杂的微服务。微服务剧增的另一个不希望出现的副作用是所谓的“死亡星球”的反模式。
架构演变:诸如服务网格,边车,服务编排和容器之类的新兴架构模式可以有效地防御基于云的世界中的渎职行为。随着云平台的出现,特别是像Kubernetes这样的容器编排技术,服务网格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服务网格是应用程序服务之间的桥梁,可添加其他功能,例如流量控制,服务发现,负载平衡,弹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
几种架构反模式[3]说明
架构演变步骤
一般的,每一个架构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下面我们将于Java工程师的角度来观察架构的大致发展史。
1、第一阶段:学好SSH框架,走遍天下都不怕
早期,大部分IT系统都是单体系统,例如传统的SSH架构,此时前后端也没有分离,UI组件也包含在了控制层:
这一时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传统企业,并发不高,主要是业务开发,这种开发方式很方便。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我还和同学在纳闷,那些互联网公司是不是也用SSH框架。
其实真实情况呢?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DAU持续增长,业务并发量也逐渐增高,SSH架构单JVM部署这种简单的方式并不能满足高并发场景,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支持给系统进行水平扩展的架构。
2、第二阶段:分布式系统
为了方便给系统扩容,以及增加系统的复用性,出现分布式系统。
另一方面,系统模块快速膨胀,为了降低系统内部的复杂度,于是对系统模块进行拆解,分布到不同的系统中,降低模块耦合,加快迭代速度。
业界提出了三层体系结构和实践,例如域驱动设计(DDD),企业集成模式(EIP),SOA和松耦合技术。
3、SOA
早期的分布式系统是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OA是微服务的前身,主要是为了摆脱单体应用的问题,达到以下效果:
根据一位印度小哥的介绍,我画了下面这张SOA的架构图:
也就是说,异构系统,也可以通过消息中间件的协议转换进行相互调用。一般这个消息中间件通常是用ESB企业总线实现的。ESB 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消除了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不同公司提供了不同的ESB中间件实现。
但是其表现并不佳,主要是其太重了,主要体现在:
后来逐渐演变为了现在的MSA(Micro-Service Archeticture 微服务架构),从而实现了更加松耦合以及更加灵活的系统。
4、微服务(MSA)
微服务使用各个子服务控制模块的思想代替SOA中的总线。服务控制模块通常至少包含:服务注册与发布、路由、代理。
微服务与SOA的对比
4.1、微服务的优势
4.1.1、方便扩容与保证服务可伸缩性
正是因为微服务的拆解,让我们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故障隔离,可以让我们针对不同的服务,实施不同的扩容和存储技术。
例如,一些微服务可能使用关系数据库,而另一些可能使用NoSQL数据库甚至挂载的文件系统。以这种方式构建应用程序增加了团队构建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
4.1.2、降低耦合,利于团队协作与版本快速更新
在SOA系统,或者是传统的单体系统中,使用一个项目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大团队的人在同一个项目的同一个分支上工作,并且总是互相干扰,出现各种代码冲突,随着代码增长,开发速度会呈现指数级增长。这是我们以前遇到过的问题,特别头疼,后来花了很大的精力对系统做了服务化改造拆分。
当然主导这个服务化改造也是需要申请不少资源的,即使没有新的业务上线。为了让老板认为我们正在做的改造是存在价值的,当时还写了改造前后的各种利弊对比。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总不能无故的去改造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
有了微服务架构,应用程序由小型分散的开发团队构建,这些团队独立地工作和更改微服务。
4.1.3、服务自治
这使得测试和升级服务以及随时间增加功能变得更加容易。
最终,如果一个微服务在规模和功能上增长,它可以被分解并分成多个微服务,从而保持微服务的小型、可管理和自治。
4.1.4、让项目保持技术多样性
最后,采用微服务体系结构允许使用最适合其开发的任何语言和技术堆栈来编写单个服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所有的微服务都必须使用相同的技术来开发,只要它们都通过相同的轻量级协议(如HTTP和消息)进行通信,并且数据结构以相同的格式进行序列化(JSON是最流行的选择)。
微服务的特点是:
4.1.5、避免了单体系统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单体系统要么是数据库变得太大了,要么是代码行太多了,更有可能的是,现在的开发人员不能快速地添加新特性。微服务体系结构避免了单体系统的缺陷,使用真实且可靠的分解技术来解决这些缺陷,并将重点放在敏捷开发和可替换性上,而不是可重用性上。
此外,与单体系统不同,微服务是一个可持续的体系结构,通过添加新的微服务来满足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而不是修改(和破坏)旧的服务。
4.2、微服务面临的问题
没有什么架构是免费的
尽管微服务有很多好处,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微服务在减轻整体应用程序固有的许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挑战。与技术领域的任何事情一样,总是需要在不同的体系结构和微服务之间进行权衡。
4.2.1、增加了运维的复杂度,以及维护微服务集群的复杂度
它所提供的敏捷性和开发速度是以增加操作复杂性为代价的,因为自然有更多的活动部件(或服务)—可能比单体应用还要多。
使用微服务架构可能会增加运维开销。使用这种方法,您的部署可能需要大量资源。您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建基础架构。所有服务可能都需要群集以实现故障转移和弹性。您的系统可能具有数十个单独的组件,并且在您添加新功能时,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您可能会得到一个由20或30个或更多服务组成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整体系统,每个服务都运行多个进程。
最佳实践是,您应该通过DevOps自动化解决这些额外的工作开销。
4.2.2、单体系统迁移到微服务比价困难
把单体系统迁移到微服务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不推荐用微服务重写系统,这不太现实,特别是单体系统业务比较复杂的时候。建议采用一种更渐进的方法,逐步地重构一个单体系统,逐渐地将它转变成一个由微服务组成的“新”应用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体应用程序实现的功能数量会减少,直到完全消失或变成另一个微服务应用程序。最后,不要觉得有必要立即开始分解一切;花时间和工作在最合理的方式为你的团队。
4.2.3、提高了开发的技术门槛
在开始实际的迁移过程之前,我们得思考权衡以下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具有微服务体系结构的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好处,例如独立部署、强大的子系统边界和技术多样性。
但是,因为微服务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它带来了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相关的复杂性的代价,如:独立的数据模型、微服务之间的弹性通信、最终一致性和操作复杂性等。开发和运行大规模的分布式服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实际的把单体系统拆分为微服务的过程中,不建议用服务大小来衡量拆分效果,而是拆分的业务边界,可以考虑使用DDD的方式去进行建模设计。DDD是我们架构师工具箱中用于标识和设计微服务的优秀工具。
4.3、微服务技术体系
微服务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下面画了一张图来表述:
总的来说,微服务MSA架构需要以下技术点的支持:
除了技术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团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一般微服务涉及到的各种组件:
5、微服务技术选型
我们先来关注下微服务的各种技术栈的优缺点。
5.1、Spring Cloud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用于构建MSA的工具,例如:配置中心、服务发现、断路器、路由等。它是基于Java的Netflix OSS库构建的。
关于如何使用Spring Cloud构建一个微服务架构,推荐您阅读: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s With Spring Cloud and Docker:https://dzone.com/articles/microservice-architecture-with-spring-cloud-and-do,相关项目架构图如下:
5.1.1、优点
5.1.2、缺点
5.2、Dubbo
其实dubbo只是一个rpc框架,其架构如下(来源于官方网站^2):
调用关系说明
其提供了Metrics监控,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rpc调用,其实不能算是一个MSA体系,不过后来阿里整合了Spring Cloud,推出了Spring Cloud Alibaba,作为微服务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包含了Dubbo Spring Cloud。
由于 Dubbo Spring Cloud 构建在原生的 Spring Cloud 之上,其服务治理方面的能力可认为是 Spring Cloud Plus,不仅完全覆盖 Spring Cloud 原生特性,而且提供更为稳定和成熟的实现:
5.3、Kubernetes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系统,用于应用程序自动化容器部署、扩展和管理。它支持多语言,并提供了用于配置,运行,扩展和管理分布式系统的原语。
优点
多语言和通用容器管理平台,能够运行云原生和传统容器化应用程序;
易于构建跨团队的平台:提供的服务(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负载平衡,指标收集,日志聚合)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来使用;
解决了更多MSA的问题:除了提供运行时服务外,Kubernetes还允许您置备环境、设置资源约束、RBAC、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启用自动缩放和自我修复等;
社区活跃,技术发展迅猛;
缺点
具有通用化服务和原语的平台,没有针对特定语言或平台进行优化,上手比较困难;
不是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DevOps意识的IT人员使用,手动安装高可用的Kubernetes集群需要繁琐的操作和配置;
是一个较新的平台,仍然在发展,每个版本都会新增很多特性,新功能比较难跟上;但是其提供更多API是可扩展的,并且向后兼容;
下面列一个表格总结下:
5.4、MSA技术选型
Dubbo只是一个RPC框架,提供的功能不能覆盖整个MSA生命周期。
Spring Cloud是开发人员友好的平台,可快速上手。
而Kubernetes是DevOps友好的,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但提供了更多的微服务问题解决方案。
Spring Cloud在JVM内部非常强大,而Kubernetes在管理这些JVM方面非常强大。
根据以上对比,我们想要搭建一个完整的微服务体系架构,有很多技术可以选择的。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
下面是推荐技术选型方案:
技术方案选型归纳如下:
6、关于架构选型
架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最适合业务的架构,才是最好的。
如何选型
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架构选型是要跟业务匹配的。我们先来了解三种架构:
架构升级与业务发展
我们必须在保证业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引入更加合理的技术架构,不断发展和优化技术架构,同时开发提供一系列稳定的业务应用程序运行于技术架构之上;
需要支持快速的技术发展,同时保护业务应用程序不受技术升级的影响;
不及时处理技术债务的IT领导者有造成软件和组织面临挑战的风险。技术债务会打乱业务,甚至会产生更多的债务,同时导致不良实践的野蛮生长和顶级人才的流失;没有技术武器,再好的业务也会被人迎头赶上。
7、云原生架构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架构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正是从微服务时代过度到云原生时代的过程。基础的云平台提供:
我们基于云平台提供的运算能力,搭建自己的SaaS系统,最终通过DevOps部署到云上。关键层次划分如下: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对所有计算基础设施的利用,包括处理CPU、内存、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常用的技术组件方便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把客户采用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等)开发的或收购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供应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提供开发好的应用或服务,按功能或性能要求付费。SaaS 是软件的开发、管理、部署都交给第三方,不需要关心技术问题,可以拿来即用。普通用户接触到的互联网服务,几乎都是 SaaS。
想进一步了解单体应用如何拆分为微服务,然后上云,使用k8s进行部署,从而实现从单体应用走向云原生架构之路?方案架构师Andy Wu在Google云平台讨论了单体系统的问题,以及微服务的好处,服务上云计算的好处,并且通过一个真实的场景演示了迁移一个单体系统到这种新体系结构的过程。公众号回复:g01 获取一手完整资料。(英文版)
微服务中的分布式技术
在设计微服务系统,或者研究其底层原理的时候,会涉及到分布式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分布式事务处理、分布式锁、分布式ID、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搜索技术、分布式协调组件、消息队列、高性能通信框架Netty。这个我们在分布式专题专门来探讨下。
这篇文章的内容就差不多介绍到这里了,能够阅读到这里的朋友真的是很有耐心,为你点个赞。
本文为arthinking基于相关技术资料和官方文档撰写而成,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如果你发现了有何错漏之处,烦请高抬贵手帮忙指正,万分感激。
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博客:itzhai.com 获取更多文章,我将持续更新后端相关技术,涉及JVM、Java基础、架构设计、网络编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并发编程、分布式系统等相关内容。
如果您觉得读完本文有所收获的话,可以关注我的账号,或者点个赞吧,码字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再次感谢!
References
[1]: Dubbo Spring Cloud
https://github.com/alibaba/spring-cloud-alibaba/wiki/Dubbo-Spring-Cloud
[2]: Dubbo
http://dubbo.apache.org/zh-cn/docs/user/preface/architecture.html
[3]: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tiPatterns
https://sourcemaking.com/antipatterns/software-architecture-antipatterns
[4]: Escaping monolithic hell
https://livebook.manning.com/book/microservices-patterns/chapter-1/1
[5]: From building microliths to designing reactive microsystems
https://www.oreilly.com/radar/the-evolution-of-scalable-microservices/
[6]: An open-source benchmark suite for microservices and their hardware-software implications for cloud & edge systems
https://blog.acolyer.org/2019/05/13/an-open-source-benchmark-suite-for-microservices-and-their-hardware-software-implications-for-cloud-edge-systems/
[7]: 回归单体 —— Istio的自我救赎?
https://www.servicemesher.com/blog/istio-self-salvation/
[8]: 用这 12 要素来构建你的应用程序
https://juejin.im/post/5dfdd9aef265da33b50740ee
构建微服务技术中台,SpringCloud和Kubernetes该如何选型?
https://blog.csdn.net/yang75108/article/details/99706510
Adoption of Cloud-Native Architecture, Part 1: Architecture Evolution and Maturity 架构的演变和成熟度
https://www.infoq.com/articles/cloud-native-architecture-adoption-part1/
微服务架构初探
https://www.sohu.com/a/225603928_617676
Spring Cloud for Microservices Compared to Kubernetes
https://developers.redhat.com/blog/2016/12/09/spring-cloud-for-microservices-compared-to-kubernetes/
微服务与SOA的差异
https://www.leanix.net/en/blog/microservices-vs-soa
Microservices vs SOA: What's the Difference?
https://dzone.com/articles/microservices-vs-soa-whats-the-difference
What i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https://www.javaworld.com/article/2071889/what-is-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html
Microservices vs SOA: What’s the Difference?
https://www.tiempodev.com/blog/microservices-vs-soa/
《分布式服务架构:原理、设计与实战》
《Cloud-native-approach-with-microservices》
SpringCloud与Dubbo的比较
https://blog.csdn.net/xuri24/article/details/89283802
Dubbo 与 Spring Cloud 完美结合
https://www.cnblogs.com/babycomeon/p/11546737.html
Microservices Patterns
https://livebook.manning.com/book/microservices-patterns/about-this-book/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Java架构杂谈」,可以通过以下二维码关注。转载本文请联系Java架构杂谈公众号。
分享文章:架构演变之路:为何要搞微服务架构?
文章来源:http://www.gawzjz.com/qtweb2/news42/27492.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